班主任网 大圈网
大圈网 班主任网 德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德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德育”

时间: 2014-12-15 21:32:53 作者: 班主任网整理

  我们需要怎样的“德育

  作为“促进社会文化传播的过程”道德的教育,其明确目标是让受教育者的性格和精神福祉(人格)产生持久的好的转变,间接地,让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发生好的变化,最终延伸至整个世界“。

我们需要怎样的“德育”
也就是说作为”促进社会文化传播“的教育,其意义就在于通过对人的影响(扬善抑恶),进而促进社会变革,使得世界变得更为美好。

  尽管文化传播的过程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但这中间关乎人的共识是却是永恒不变的,其特征就如杜威所言,每一代新人都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扩张。回想这几年我们所主张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就是想通过学校可能做到的某些着眼于扬善抑恶的改善,推进师生行为、精神(人格)朝着持久的好的转变,进而影响我们的学校和师生朝着更为美好的境地努力的文化传播策略。

  当我们这样来回望我们的努力的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项道德事业,其目标是对人类产生有益的变化,不仅仅是人们知道的可以做的事情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完善人们未来的性格和个性。另外,这一过程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受教育的个人,而且还有整个社会。最终,整个世界都可能从这项事业中收益“。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第十三章,谈的是《陶冶过程》。在看来:”真理意识不会简单地存在于个体生命的直接性中,它更多的是要在一定时代的人们身上重新培植成长。对真理意识的培植通过了人类后天习得的陶冶过程“,”真理意识是个体从所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经验中,并通过个人在团体中的内在行动而成长起来“的。而”真理的物质实现从来就不是单纯地从哲学思考中产生出来,而是在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所构成的世界里方能产生“

  也就是说,真理是人们对命运的体验,绝不是凭空想象的,更不是靠别人灌输的。加上每个人个人的遗传、家庭生活以及人生经历,每个人对真理的把握又是个性化的。但这个性化的体验又是离不开团体的合作的,是需要在某个团体内联动的。但是,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的是人们在不断地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形成的所谓统一意见往往是靠不住的,因为现实中”仿佛我们从属于一个感觉、动机、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都一致相同的团体。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必然而无条件的,但在根源上确实靠不住的,当威胁相逼时,它们就会与强烈的内心冲动联合起来“。所以,”真理“在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去怀疑怀疑,去反思的。

  雅斯贝尔斯认为,陶冶是一种生活型式,”它是以作为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其支柱并把规则的知识作为培养这种能力的场所。陶冶的材料包括:对已成形的事物构造的直观、一般有效的知识以及语言——存在的家园(Zuhausesein in Sprachen)“。”作为形成人生态度的陶冶必须为人们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人们在理性中寻求道路,全面地展开精神运动“。由此看来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的精神生活提供一切可能的空间,而绝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胁迫学生在军事化管理下一刀切的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德育的价值在丰富人的精神内涵,使每一个人成为每一个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陶冶则意味着在铸造和展开人的这一天然给定性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人自身的活动、意识和它特有世界的形式与一般的形式接近“。

  基于人的生命生长的德育,要做的是使我们和学生明白:”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怀有一颗崇敬之心,并且让精神的内涵充斥于我们的想象力、思想以及活力的空间“。教育,永远是属于”人之为人“的事业,而在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中,自由(包括思想的自由和意志的自由)是最为珍贵的。”如果教育成了权威,那它就失败了“,如果我们对那些”看不惯“总是喋喋不休,那我们的师生最终的走向,就有可能成为只听使唤的工具了,我们所期待的独立精神和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了。但真正叫人心痛的是,这些道理正如杜威所说:”理论上无人不知晓,实践中又无人不违背“。

(班主任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页:123
班主任网提供最新最全的班主任文章。
如果觉得 班主任网 不错,请分享给大家!
大圈网 全部查询
大圈网旗下网站:班主任网 Copryright © 2014-2022
banzhuren.daquan.la 闽ICP备14009251号-3   执行时间:3.91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