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请做好媒介
班主任,请做好媒介
任教生物学科往往要承担同年级三五个班级的课。
或许是理科教师行为习惯吧,时常私下里总会对几个班级做些观察,做些比较,诸如班风学风,教室布置,卫生状况、课间表现等等。不比不觉得,一比还真能发现一些问题。“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班级!”一些同行们闲谈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武断,认真分析一些现象的产生,还真是那么回事!王老师是全校师生公认的“绅士”,他仪表端正,穿着得体,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两个字:讲究。他的办公桌,不论任何时候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的班上的教室里,任何时候去上课,你都会发现课桌前后左右是一条线。明眼人瞅瞅靠后墙的墙角,教室内用的小扫帚,公共区用的竹扫帚,一把一把地,都是并排立着,整整齐齐地。再看看他班上的垃圾桶,要么是空的,要么只有半桶。垃圾桶的外面,看不到灰尘和污物,还以为是饮用水桶呢。那么,王老师究竟还有什么管理高招,让班上产生如此持续稳定的良好效应呢?在同事们一再追问下,王老师道出了他的“四个一”治班秘诀。
制定一个标准,让学生有章可循。每到接手一个新班,王老师总要“约法三章”,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说,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会第一节课,第一天,第一周里,花大量的时间“啰嗦”一日常规,包括早起床、早锻炼、课间操、午休、就餐、晚就寝等每一个环节,他都安排的细致如微,形成条文后打印出来,教室里贴一张,分管班干部记录册上贴一张。一是让人人知晓,天天见面,经常性强化;二是让班干部明确职责,有理有据开展日常管理。
树立一支标杆,让学生“崇拜偶像”.“一个班级树立几个榜样很重要!”,王老师说,“班主任自身首先要弯下腰,要给学生树榜样!”.王老师每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班级卫生情况。发现讲台没擦干净,他会亲自拿着抹布去擦。一边擦,一边笑着说“不要把女老师的花裙子弄成白裙子了!”.他如果发现地面扫得不干净,他会拾起扫帚轻手轻脚地,从前收到后。不仅如此,他还鼓励班干部当好“副班主任”:像他一样“多弯弯腰”,为同学们竖起一支标杆,努力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偶像;在班上他还鼓励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身一个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当下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太少了!”在学校,教室,寝室,成为他们生活的“两点一线”;在家里,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到的,听到的,没有了父母辛苦劳作的情境,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柴米油盐的概念。王老师制定了每周的主题教育计划,他将李白的《锄禾》、朱自清的《背影》等课文中的场景,精心制作成课件在主题班会上播放,让学生设身处地,假如这就是自己的父母或者就是自己,置身于这些角色中,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感受一下父母亲送自己上学时蹒跚的“背影”.王老师说,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励志教育,相当于给他们的人生经历补了一课,学生不易遗忘。每次开完这样的班会后都有学生在下面悄悄地流泪。
定期一次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青少年时期学生可塑性强,意志力差,形成的行为品质稳定性差,需要不断强化巩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关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予以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将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品质,进而转化为学习成长的动力。在每周的放学前,王老师会安排一个本周工作小结,由班干部分别汇报分块工作的正反面典型。对于守纪的,讲卫生的,爱学习的,方方面面的好典型,不论事件大小,不论是谁,一律在全班点名表扬;对于暂时做的不够好的,批评指正现象,会后个别交谈分析原因。实施这一评价有两个作用:一是兑现开学时制定的标准,“年初说的话,年终不变卦”,让学生认定“班主任是说话算话的!”;二是让学生收获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认识不足,找到后期努力的方向。又让学生收获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衷心希望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同仁们,特别是青年班主任,在工作中多一些思考,善于在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改变时做好媒介---选择好自己的角色,或以身作则,或给予鼓励,或引导实践,才能发觉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进步。
(班主任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