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如煮菜
教书如煮菜
文/王泽春
我总觉得学校宛如家庭,学生好比孩子,而教师则是那煮菜的。
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饭菜做得是否合乎胃口很重要。合乎胃口的,他们喜欢吃,自然就会茁壮成长;不合乎胃口的,他们不喜欢吃,久而久之,就会厌食,就会面黄肌瘦。教书也一样,教师的教学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很重要,合他们口味的,他们喜欢听,就会学得愉快、自信,效果自然就很好;不合他们口味的,他们不喜欢听,久而久之,就会厌学,就会调皮捣蛋。
想要饭菜做得合乎孩子胃口,首先你得不讨厌做饭菜,如果你打心眼里不喜欢做,那肯定做不好,即使勉强做了,可能也不是盐放多了,就是生的生、熟的熟入不了口,没有人喜欢吃。这是思想和感情问题,很少有人能将自己打心底里讨厌的事情做得很出色。教书也一样,只有去热爱它,才可能做好它。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中师毕业的时候,工作人员登记表写有“热爱教育事业”这一条要求,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对它很排斥,甚至很反感,特别是自己收入少的时候、看到别人收入高的时候以及学生调皮的时候。可是,十几年后再回想起来,我忽然觉得那句话并不是套话而是一句忠告,是一句善意的提醒。想一想,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它,让一种烦躁的心情从青年陪伴到老年,那一生就算是毁了。倘若你不能摆脱这个工作,那就设法热爱它,或许不是心甘情愿,但却是不得不为。
其次,做饭菜前,你还得根据孩子的食量准备材料,要不,做得少了,孩子吃不饱,做得多了,孩子又吃不了,勉强让他们吃完也是消化不了的。你还得将菜切碎,太粗的煮不熟,孩子嚼不了。在煮菜的时候,你还得想一想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有时候顺序弄错了,味道就会差很多。还有,你得加油放盐,甚至还需要放一点味精。总之,必须在保证食用安全的情况下让所做的菜尽量色、香、味俱全,才能勾起孩子的食欲,才能让他们吃得好,长得快。教书也一样,上课前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教材,不能照搬教案或参考书来备课。
学生基础好的班级,可以多补充些内容,学生基础差的班级,应减少些内容,甚至可以将教参上规定为一课时的内容分解为两课时,宁可少上点也不能为了赶进度而让学生囫囵吞枣,因为能学懂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也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备课是课堂在教师心中的提前预演,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流程时,心中一定要有你那个班的学生,一定要在大部分学生不太吃力的情况下安排教学重点,要在学生跳起来可以够得着的情况下安排教学难点。实际上课的时候,可能因为师生的情绪甚至天气的因素而使得你的备课在课堂上并不完全适用,这时候就需要灵活处理,甚至可能要随机调整教学内容、难度和顺序,美其名曰“课堂生成”。教材处理能力和课堂生成能力是评价教师教学功力的两项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年轻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往往容易脱离学生实际,以我为主,追求完美和难度,特别是有人听课的时候,常常把上课的对象偏向到听课的老师,心里恨不得要让出的那道题连听课老师都做不出才好,这才显得出自己的解题能力。在课堂生成方面,年轻教师也往往不够圆滑、灵活,缺乏脱离既定备课后的课堂驾驭能力,常常照本宣科,草草了事。当然,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熟悉,这方面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菜煮好后,要让孩子能吃得愉快,一张微笑的脸、几句好听的话也很重要。你若板着个脸,恶声恶气的,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口味,下回你就会煮得更好。教书也一样,课堂上亲切的笑脸,幽默的谈吐,课后真心的关怀,都会感染学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也会带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心情。
(班主任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