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时间: 2014-06-23 19:57:31 作者: 班主任网整理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思维方法,巧妙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六年级,大部分学生从开学伊始可以看出进入了忙碌,考级、上课外班。总体上全班的学习状态保持良好。
全班正以向上的劲头向前努力时,我班转入的新学生董渡夫着实让人操心。初次接触感觉孩子善于交流,头脑灵活,而且语文基础较好。但后来一系列毛病就显现出来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说谎现象,自我约束能力差。有逆反心理,爱与老师对付。提到这样的问题后,我们三位主科教师及时商议,应马上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孩子的在校情况。
与家长接触后方知孩子属单亲家庭,从小一直在寄宿学校就读,当我们向孩子好好反馈在校表现时,家长都很惊讶,也许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的要求并未向我们主科三位老师想象的那么样向积极方面发展,甚至越管孩子的逆反心理越突显,连家长对老师工作情况也有了质疑的迹象,面对此景我改变了工作策略,在家长与孩子面前多把孩子的优点展现出来评价,再对其不足提出希望,工作方式的改变好像消除了家长与孩子的“外来户”的戒备,反而易于接受了老师提出的希望,达到较好效果。总结起来,方法很普遍,但因“对症下药”而得到好的效果,这使我对“多一把尺子”的理念,又一次进行了领悟。
二、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要建立一个文明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班干部。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所有班级成员共同进步。因此选拔班级干部我班采取公开竞选。竞选标准:有组织能力,心地善良、胸怀开阔,作风正派,思维敏捷。培养方式:严格要求,明确分工,放手使用。例如:让班干部独立召开会议,总结班内日常评比活动,讨论对班级有益的合理化建议。班干部自己办好图书角阅览工作。每月一期的板报内容有班干部提议、讨论。(班主任工作心得 )每次的班队会节目,都由班干部分组带领学生们编排完成的。为实践“尊人者,人尊之”这一健康的舆论,班干部们组织学生利用晨会时间学《小学生守则》,读《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又开展了“学习好习惯,养成好习惯”的行为论坛活动,学生们纷纷用文明行动落实这次活动。他们以身作则,为各项活动能健康顺利地开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着班委的模范作用。优化的班集管理,凝聚了班级力量。现在这批小干部参评议“政”、敢抓落实,真正成为了班集体建设的主力军。
四、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首先我有这样一个认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语文的学习不单单是语文教科书所提供的那一片有限的时空,而必须有事实的生活为依托。因此,在扎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尝试了课外作业的创新,力求使语文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成为激发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成为学生发展的阶梯。我班学生在他们上一年级开始做起的语文课外作业——《语文能力测试题》。其内容包括讲成语故事、成语积累、成语接龙、诗文诵读、写句练习、小实验等,因当时学生们年龄小,所以我们两周搞一次练习,并请家长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讲故事,为孩子的作业的答题情况给予等级评价。几期练习之后,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方式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样《语文能力测试题》一直坚持到现在,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学生的假期生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我把作业安排在寒、暑假完成。后期作业力求形式新颖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为更好地使用好《语文实践》教材,我将实践书中除实践活动内容外,分版块编写出“语文实践知识汇总”题,所有题都是以填空形式出现,学生在自学中读文章、找答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答题能力。教师从中只做重点讲解、学法点拨。
当将它拿给教研员张老师审阅时还心存一丝顾虑,在完成课内知识的前提下又附加课外作业能算是在减负吗?但在与张老师的交流中,她的一席话使我打消了这一念头,在此我想把我对“减负增效”新的感悟所得与老师们共享——我们对“减负增效”开展研究和实验,就是想找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路子,但这“轻负担”是相对的,“轻负担”不等于无负担。学生要掌握学习技能,不可能没有课业负担。我们要减去重的课业负担是减去那些重复的对技能形成并无帮助的作业。
实践证明,面对课外作业,学生不仅没有倦怠情绪,反而学习兴趣越发浓厚,他们已不再愿束缚在“你出题我来做”的陈旧学习方式中,“我出题大家做”,“我找资料大家读”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中有悄然生起。于是学生自办诸如名为“语文报”、“学习报”之类的报纸应运而生。我想学生从中受益不仅是知识的吸收,更培养和提高了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编辑信息的能力,增强了互相合作的意识。 (班主任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班主任的酸甜苦辣
下一篇:班主任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班主任网提供最新最全的班主任文章。
热门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