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夯实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加大德育工作改革力度,突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开展"感恩"教育为突破口,突出活动和渗透,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灵魂塑造为主旨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现将我校本学期德育工作回顾如下:一、养成教育
1、培训值周生。
为了真正发挥值周学生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主力军,本学期由朱校长带领,德育主任和大队辅导员每月对值周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和培训。对全体值周生进行礼仪训练,激励学生要为维护校园的文明而努力,在管理他人时自己要以身作则,起到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制定《值周生工作考核细则》,让值周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规范管理。
2、利用广播、板报等形式宣传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为使我校养成教育工作符合具体化、规范化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校纪校风和班纪班风,我校加强宣传,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知心姐姐广播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引导学生背诵《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三风一训,引领学生诠释校风含义。利用晨会、升旗、板报、班会进行强化教育,加强对学生言行的监督。这样既扎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为学生今后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形成制度,做好表彰,加强养成教育的自评工作。
各班设立"班级之星",每月向学校推荐"校园之星"。校园之星评比内容分为"环保之星、文明之星"守纪之星、助人之星四项。各班做好养成教育的自评工作,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一再不遵守《规范》、《守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分清优劣,在赶、帮、超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创建人人争上进的良好氛围。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爱我中华"板报设计比赛。
为构建和谐二校优美校园,加强对学生常规的思想道德行为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凝聚力,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审美等综合能力,我校每月定期开展黑板报评比活动。每月板报主题鲜明,9月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结合建国61周年,参赛班级能从排版到选材,包括抄写、绘画等方面各显其能,班主任能热情鼓励同学积极参与,为黑板报撰投稿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版面制作规范,细节到位。报头设计紧扣主题,黑板报的制作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视觉印象,有效提升了板报的信息传达效果。
2、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演讲活动。
9月14日我校组织3-5学年各班开展了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诗歌演讲活动。各班能按照活动方案认真准备,布置黑板,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与诗歌进行汇演。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学生深受教育,选手们用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我校派出参加比赛的学生分别获市级一二三等奖,使演讲能力得到锻炼。
3、"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我校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感恩美德,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努力在学校营造"学会感恩,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学校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开展感恩系列活动,深化感恩之情。
低年级倡导回家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为父母盛一次饭、倒一杯茶;打扫一下房间;高年级同学为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学生认真完成感恩作业,拍成照片,并附上家长感言。贴在各班走廊展板上。(班主任工作 )同时各班学生搜集感恩小故事和身边好事例,制作感恩手抄报,为家人、老师、同学制作感恩贺卡,感恩父母,赋予生命、养育操劳;感恩老师,传授知识、学做真人;感恩同学,学习伙伴,共同进步。
在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学生们畅谈在活动中的感受,了解了父母的辛劳付出与期盼,体验到感恩之情。各班在黑板报设计上别具匠心,版面设计美观、具有教育意义。在感恩活动中,真正做到感恩于心,感谢以行。
三、心理健康教育
(一)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认真做好个别辅导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并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2.每周进行知心姐姐广播,并定期邀请老师和学校领导为特邀嘉宾,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开放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心理书籍以及心理放松。
4.完善学生心理档案。
(二)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心理宣传、普及工作。
1.利用宣传渠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宣传板、广播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宣传板每周更新一次,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
2.打造温馨环境,完善心理咨询室物品配备。
心理咨询室是接待来访学生,给他们以指导、启示,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专用房间。为使学生感到亲切、和谐、平静、安全、放松,装修心理咨询室,尽可能减少硬线条和棱角,使心理咨询室更加温馨、充满童趣,以示生命力。
3.教师通过家访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四、班主任培训
1、利用网络优势,发掘优秀班主任的教育经验和资源。
精心选择贴近班主任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内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校博客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研讨。发掘我校优秀班主任的教育经验和资源,为优秀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平台,通过网络交流达成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培训内容重点放在班主任教师日常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中。从小处着手,使教师自主参与和自我成长需求相结合。
2、提高班队会、晨会课质量。
对班会课、晨会课、每周进行抽查,周周有主题,使班会课、晨会课不再流于形式。加强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提高班主任教师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和开展的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
3、优化班主任上交材料,形成电子材料库。
为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避免重复性作业,学校决定取消班主任手册的书写,把班主任上交的材料一律改成电子稿。节约纸张,形成电子材料库备案。每月对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和上交材料综合进行考核。
五、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以爱与感恩为教育主线、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轮滑与轮滑冰球为特色。精心设计展板,各楼层走廊文化体现学生自我教育、展示学生风采出发,构建校园文化的外部环境。
各楼层设计:
面对学校的实际,更针对生源的特殊性,我校的校园文化以朴实的基础培养为基点,本着"环境也是教育"的思想,广泛征求家长、学生、教师的意见,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确定了不同的主题:一楼大厅体现"博学、勤思"这一主题;二楼主题为体现中国渊博文化的"三字经",各班级展示板为龙舟造型,意在体现班级间的"赛风格、赛能力、赛成长",展现班级积极向上、勇于拼搏进取的风采;三楼主题为我校学生自拍的《中小学生守则》,各班级展示板为和平鸽造型,意在体现和谐、美好的愿景;四楼主题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寻找身边榜样"、"中国现代名人榜",各班级展示板为画轴造型,意在体现同学们慢慢地舒展开来的意志品质,不断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不断地取得进步;五楼主题分别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技术靠人才,人才靠教育",以此诠释、深化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此外,学校美术教师带领美术小组的学生进行校园文化墙的描绘,教育主题鲜明突出,展示出学校处处是德育的着眼点、切入点。
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展示了师生在校学习和活动中的风采,形成一条德育主线,体现爱与付出、接受与感恩。这条主线让每一个角落都焕发生机,让学校每一面墙壁,每一寸空间都成为了教育的资源空间,让走廊墙壁成为一面生动教育的影片。新颖的图案,多彩的展示,吸引着孩子,教育也从这一刻潜移默化地起步了。
六、特色或亮点工作
1、开展《中小学生守则》摄影比赛,新角度新视野诠释《中小学生守则》。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石和抓手。为此,我校始终把《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列入德育工作计划和班队计划。以背诵《中小学生守则》、诵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中小学生守则》摄影比赛,让学生来诠释对《中小学生守则》的理解。在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用行动带动思想,以小见大,在取景选材的过程中发现了生活中美的行为、也曝光到不文明的行为。从而小小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学校选出公认最好的照片做成宣传板悬挂在教学楼走廊内,并且每周每班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学习和重温《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个学生对守则与规范的内容耳熟能详,了然于胸。此次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迎接标准化检查验收中也受到慈元忠主任及评估组各位评委的高度赞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探究新的途径与方法,开展创新型活动,推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
2、打造"班级名片"彰显班级文化风采。
为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领略到班集体的动人风采。近日,香坊第二小学师生共同设计的"班级名片"整齐悬挂在各班级门口,成为香二小学一道靓丽的风景。
班级名片由各班特色班名、班级标志、班训、教师寄语和班级荣誉榜等内容组成,经过各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思考与参与,将本班的成长理念、班主任的育人思想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围绕"班级名片""荣誉榜"这一栏目,各班级每周推选5名优秀学生担任班级之星。使学生在纪律、卫生、文明礼仪、路队两操各方面的行为都有明显的进步。
许多班级不仅把"班级名片"这一方小天地当作自我展示的平台,更把它做成了向全校师生宣传他们做人、学习、生活的窗口,倡议大家共建美好校园,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班集体建设和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也是香二小学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举措。
(班主任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