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后进生
走近后进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每个人都有在某一方面特别的地方,当然也就有其普通的一面。
后进生这个词语,本来就有着赤裸裸的能力歧视,但是这个词语现在竟大行其道,而且还国际化了。呵呵!
如何转化呢?读了书后的心得如下:
1、爱, 由己及人,圣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爱的意义,人所共知,教育本身就是爱的传递,爱的教育。所以,如何转变一个学生,爱才是主题、爱才是根本、爱才是永恒的方法。
2、尊重,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因此,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3、鼓励,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
4、感情投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过去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向班上和他们要好的同学了解,掌握他们不易被人发现的种种心态和表现;向他本人谈心了解,掌握他现实的内心思想状况;向家长了解,掌握家庭教育的情况。在了解他们的同时,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培养兴趣,把握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时机。
5、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善于激发后进生各方面的兴趣,针对个人的问题和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诱发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享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的信心,慢慢地把成功的经验转移到学习上来。情投资”,促进后进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心,打好转化的起点。
6、家校联系家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身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小学一年级,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个接力点。在此之前,孩子的成长,主要是由家庭教育来负责的;在此之后,则由学校教育承担主要责任。我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发现做好新生家长的工作很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家长们密切沟通。一个老师、一所学校的力量是很微弱的。我们这种沟通并无法促进教育方法和理念上的巨大变化。但是,我们认为,学校和家庭秉持两套完全不一样的教育观念,会严重影响孩子对学校的适应性,甚至影响他一辈子的学校生活。而这个问题完全是可以通过沟通得到妥善的解决。
经过频繁的沟通之后,我们的教育理念之间仍然千差万别,但是基本上能做到“和而不同”。我们期望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建立更和谐的学校——家长关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班主任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